凝心聚力 开创未来——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经验交流集萃(一)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创新引领率先突破 构建“轨道上的都市生活”
近年来,北京市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开始由以新线建设为主向更加注重既有线网优化提升转变,进入了由大到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
高质量发展进行时
截至2021年年底,北京轨道线网规模1145公里,其中城轨780公里、市郊铁路365公里,初具“城轨+市郊铁路”融合发展格局。
轨道通勤竞争力逐步提升,今年日最高客运量达1220万人次,通勤出行占比达23.7%。
运营水平、服务品质持续提升,2020年北京地铁在国际地铁协会KPI年度对标中综合排名第一。
优化提升轨道既有线网
针对轨道交通既有线网存在乘客通勤时间长、客流吸引力不足、客流负荷不均衡、技术标准不统一、网络功能不完善等不足情况,北京将重点在5个方面下功夫:
●完善线网层级,构建“四网融合”的快线通勤网络,扩大“1小时通勤圈”。
●完善线网结构,强化轨道与城市空间及功能、市民出行及其增值服务间的融合,构建“轨道上的都市生活”,提高轨道对小客车出行的竞争力。
●突破线网瓶颈、释放线路运输能力,构建车站活力微中心,增加客流低迷线段客源,提高网络整体运输效能和轨道出行占比。
●统一城轨各专业网络接口标准,制定兼容城轨和市郊铁路的车辆、AFC和安检等标准及研发系统设备,实现一套体系、一网运营、一票通行、一站安检。
●完善网络功能,增加联络线,整合全网车辆停放、检修布局,实现全网资源共享、高质量网络化运营和降本增效。
加快实现1小时通勤
按照注重质量、效益优先和先易后难、规划统筹的原则,梳理了19类措施、76个项目。
●构建全域快速轨道网,加快实现1小时通勤。推进5条郊区线提速改造,加越行线,加快速列车,为多点新城提供快速通勤服务;推进市郊铁路公交化运营改造提升,与城轨交会处加换乘站;推进城际和干线铁路在市域内外加停靠站。
●构建轨道上的都市生活,提高轨道交通对小客车竞争力。强化网城融合,加支线、联络线和跨线运行,实现重要OD区域直联直通;推动站城融合,增加和改造出入口;推进多网融合,强化与铁路、公交、共享单车以及步道衔接;强化车站增值服务,实施“信用+智慧安检”新模式。
●强化网络整体运输效能,提高轨道交通出行占比。增复线、建支线、扩编组、缩间隔、疏堵点,提高瓶颈线路运力;建设发展微中心,为城轨客流低迷线路和市郊铁路补充客流。
●突破技术标准障碍,提升城轨与市郊铁路的融合度。设计制造配备两套车载信号和供电系统的新型列车,联通城轨和铁路票务App,推动安检互认。
●完善轨道网网络功能,实现高质量网络化运营。组织列车双向不平衡运行、多交路套跑,提高城轨网网络化运营水平;将小检修库整合至5个大检修基地;组织城轨与市郊铁路跨线运行。
全部项目实施后将实现:45分钟通勤出行比例提升15个百分点,轨道交通通勤出行占比提升11个百分点,全网各线行车间隔缩小至2分钟,城轨与市郊换乘站增加35座,换乘系数下降5%。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系统谋划精准发力 服务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浙江的光荣使命。浙江交通运输系统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全力打造标志性成果,努力以浙江先行为全国探路。
率先构建“交通共富指数”
浙江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率先构建“交通共富指数”。
▶在理念方向上,紧扣人民满意交通,更加突出“均衡协调”“公平普惠”“群众体验”,努力提供精准优质的公共服务。
▶在指标架构上,从设施通达、服务优质、安全绿色、治理高效4个维度,设定22项特色指标,基本覆盖综合交通全要素、建管养运全链条。
▶在实际应用上,以全省90个县(市、区)为主要评价对象,建立“数据采集—动态监测—分析评估”机制,出台一批“小切口”政策举措,形成工作闭环。
集中攻坚 补齐交通运输短板
▶实施3个“1小时交通圈”补短板行动。重点推进总投资4700亿元的14个高速公路、高铁项目建设,加快实现省域、市域、城区1小时直达。到2025年,3个“1小时交通圈”人口覆盖率超95%。
▶实施山区海岛县提升行动。制定专项资金补助办法,集成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等一揽子支持政策,保障资金、用地。
▶实施城乡交通一体化行动。高水平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90%以上乡镇通三级公路、所有自然村通等级公路,城乡公交一体化人口覆盖率超85%,平原地区实现全域公交化,建制村物流节点全覆盖。
以“数字变革”为路径 推动交通服务提质增效
▶围绕“交通安全”这一行业最大痛点难点,率先推出“浙运安”应用,实现危货运输安全“一升两降”,案件查处量同比上升309%,事故起数同比下降46%、死亡人数同比下降88%。
▶围绕“便捷出行”这一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打造“浙里畅行”应用,集成出行引导、城市停车、农村公交等信息服务,国庆期间单日访问量超20万人次。
▶围绕“绿色低碳”这一未来发展趋势,加快建设“交通碳达峰”应用,构建实时采集、监测、核算、管控体系,精准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
以“特殊群体”为重点 推出更有温度惠民服务
▶针对残疾人出行不便、老年人“数字鸿沟”等问题,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加快实现枢纽、场站、服务区全覆盖;全面推广“电召平台”,实现老人一键叫车、便捷出行。
▶针对货车司机等重点群体,制定综合性保障政策,推出停车设施建设、货车通行“掌上办”等10项暖心实事,加快打造“卡车司机在线”应用,全力破解停车难、通行难、办证难等问题。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打造“丝路海运”品牌 助力海丝核心区建设
福建省于2018年在全国率先开行“丝路海运”,致力于打造服务标准化、运行便捷化、管理智能化的“一带一路”港航综合物流服务品牌,构建与“中欧班列”无缝衔接、相得益彰的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国际贸易新通道,实现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在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下,“丝路海运”纳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经过3年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高站位高起点 打造“海丝”核心区建设品牌
福建省委、省政府将发展“丝路海运”作为推进“海丝”核心区建设重要抓手。
◆成立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等单位组成的工作推进小组。
◆强化顶层设计,印发《福建省开行“丝路海运”实施方案》。
◆出台扶持政策,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丝路海运”发展。
◆依托福建港口集团,整合优化福建港航资源,共同参与“丝路海运”建设。
◆成立福建丝路海运运营有限公司,牵头建设运营“丝路海运”平台。
共商共建共享 打造“一带一路”交流新平台
◆打造一个联盟。发起“丝路海运”联盟倡议,吸引国内外重要港航及物流运营商加盟,联盟成员已达250家。
◆命名一批航线。构建“丝路海运”航线体系,86条“丝路海运”命名航线通达29个国家102个港口,开行超过6856航次,吞吐量达740万标箱。
◆制定一套标准。联合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开展课题研究,编制蓝皮书及影响力报告,制定涵盖港口、航运、中转、多式联运等环节的服务标准。
◆办好一个论坛。省政府牵头举办三届“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已签署18项战略合作协议;福州港、厦门港累计与马来西亚巴生港等18个港口结为友好港。
◆建设一个平台。推进“丝路海运”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港航业务无纸化、全程物流可视化及港口信息互联互通。
“软”“硬”并举 打造“一带一路”服务体系
◆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搭建陆海联运通道,先后开行东南亚进口木材专列、厦门至江西的双向“丝路海运”集装箱班列;加强“丝路海运”与“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有机联动,促进“海丝”与“陆丝”有效衔接。
◆加强制度规则“软联通”。推广“丝路海运”港口生产全流程服务标准;开行快捷航线并实行港口作业“五优先”、口岸监管“三提升”,船舶平均进出港时间压缩10%;港口营商环境整体提升,2019、2020年厦门港蝉联“中国十大海运集装箱港口营商环境测评”第一位,2021年继续获得最高星级评价。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抓项目稳投资扩内需 高质量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项目是稳投资、扩内需的重要战场。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坚持做负责任的行业、有担当的部门,在交通运输部的坚强领导下,高质量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今年累计完成交通投资突破1000亿元,创历史新高,质量、安全得到部安委办检查组充分肯定。
项目应开尽开能开快开
⦾提前谋划。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提前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为今年总投资1600多亿元的15个重点项目开工奠定基础。
⦾挂图作战。梳理高速公路、高等级航道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关键节点92个,逐一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实行挂图作战、交叉作业、压茬推进。
⦾保障质量。建立健全“双院”制、工可“三级”审查制、设计监理制、专家咨询论证制等,保障前期工作质量。
⦾强化衔接。抢抓国家统筹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有利契机,提前完成重大项目线位研究,强化规划深度对接。
多措并举多元融资
⦾全力争资。争取湖南省委、省政府支持,今年争取一般债资金28亿元、专项债资金90亿元用于交通建设。
⦾招商引资。高速公路通过“打捆招商”“肥瘦搭配”,采用PPP、BOT等模式建设,2020年以来新开工的15个高速公路项目中有14个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筹资达1722亿元。
⦾创新融资。报请省政府同意拟对以提升航道通航能力为目的的新建船闸收取合理通行费,为航道建设使用专项债资金创造条件;鼓励地方政府创新融资渠道,利用公路两侧土地升值收益和出让优质资源经营权等方式,发展路衍经济,解决普通国省道建设资金问题。
⦾多元筹资。发挥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平台作用,推进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今年盘活存量资产109亿元;发展高速公路产业基金,全年新增基金管理规模30亿元;争取世界银行PforR项目贷款4.55亿元,拓展“四好农村路”建设、养护资金筹措渠道。
打造精品工程平安工程
⦾标准化建设。设计标准化,倡导精、细、美,反对奇、特、怪;生产标准化,实行料场、预制场、拌和站等标准化建设;施工班组标准化,制定施工标准化指南。
⦾示范化推进。省厅、施工企业、项目单位多层次开展关键工艺、分项工程等示范创建、现场观摩,营造“比、学、赶、帮、超”氛围,将示范引领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和信用评价。
⦾科技化支撑。推行智能建造,推广应用工程质量安全智慧云监管、路基路面压实智能检测、钢筋加工智能焊接一体化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一体化保障。健全省市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社会监理、项目建设单位各方联动的质量安全管控机制,制定工程施工领域10大风险源管控方案,严格现场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全面推行“一会三卡”制度。